音频 ↑
大家好 哈里里聊小U第148期
今天我们继续来聊一下琴颈里的小秘密
前面我们有聊到琴颈的内部构造
还有琴颈的选材
今天我们来换一个角度看看
制琴师们在琴颈断面造型上到底做了哪些文章
什么是琴颈断面?
我们把一把琴的琴颈从中间锯成两段
看到的中间被锯开的面就是断面
也许我们单纯认为琴颈的断面
就是一个对称的U形或者半圆形
实际上并没有这么简单
琴颈的断面可以看出制琴师很多别出心裁的设计,不同的断面造型可以让不同的演奏者感到舒服,没有一种造型是可以适应所有的手型和演奏技法的
琴颈是一个非常讲究人体工程学的部件
为演奏者提供最好的手感体验
不同品牌的量产琴会根据预先假定好的用户习惯
来设计琴颈断面
而高端的定制琴甚至可以
针对演奏家个人量身定做
到底是人要迁就器材还是器材迎合人?古典乐器演奏有着相对比较严谨和统一的技法,多年来小提琴琴颈的造型已经发展到非常稳定的阶段,几乎不会为了动作的难易度作出妥协。
和传统的乐器相比较
尤克里里是一个没有统一制作规范的领域
那些有经验的品牌都有着自己的考量
琴颈造型也是五花八门
比如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
详细比较4K品牌的4支T型琴
每一支琴的琴颈手感有着明显的差异
再比如Martin尤克里里的琴颈非常薄
相对的Pono的琴颈就要厚实很多
而个别日系品牌会将琴颈底部做得很平坦
让大拇指倚靠的时候会更加舒服
琴颈断面总体上可以归为 C型,U型,V型,几种形状,或者介于他们之间的一些形状。从上手的手感上还是可以明显分辨出他们的区别的,这里面没有最好的,只有更适合自己的
既然尤克里里的琴颈断面设计缺乏参考性
我们不妨从吉他上找一找答案
传统的古典吉他拥有2英寸(5cm)以上的宽大指板
基于高度统一的演奏法理论
左手大拇指基本上都是倚靠在琴颈背面的中线上
所以琴颈底部曲线更加平坦
古典吉他遵循着严谨的演奏技法,大拇指不离开琴颈背面,所以平坦底部可以让演奏者的大拇指更加舒适
再者演奏者在弹奏小横按技巧时
大拇指会相应向琴颈下部移动
于是为了配合这种动作
琴颈底部被设计成高音弦一侧更加平缓
低音弦一侧相对陡峭一些的不对称造型
不对称造型是吉他琴颈断面里的常见设计,因为需要满足演奏过程中的左手的动态变化
反观民谣吉他情况就会更加多样
总体上民谣吉他指板更狭窄
琴颈断面相对古典吉他更加接近三角形
早期民谣就他的演奏者
习惯用手掌倚靠琴颈
并且用大拇指绕过琴颈来按压低音琴弦
于是上世纪50年代,Martin开发出了大名鼎鼎的V型琴颈
通过陡峭的线条来适应这种演奏习惯
1950’年代Martin开发的V型断面琴颈,满足演奏者大拇指按弦的需求,使之更加舒服高效得完成这个动作。至今Martin仍然在他们的一些型号上采用这样的设计,比如D28
而同时期的Gibson吉他反其道而行
设计了更加圆润的琴颈同样得到了众多爱好者的青睐
基本上Martin与Gibson的设计
确立了琴颈断面造型的两个边界
后来的吉他基本上都是在两者的范围里进行调和
来满足演奏者多样化的需求
聊小U内容制作
由台湾Millar Ukulele
提供技术支持
让我们回到尤克里里上面来
关于琴颈的话题我们暂时告一段落
从我个人角度来讲
选择一支长期陪伴自己的小U
琴颈的手感是我非常在乎的一件事情
大家选琴的时候也一定要多试一试
除了用耳朵听
也要用双手去仔细感受一下
希望大家都能遇到自己趁手的好琴
以上就是今天的聊小U
非常感谢